中国是一个地域广袤、人口稠密的东方古国。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股票配资行情,历代统治者为了有效治理国家,都不得不采取行政分区的方式来进行管理。早在两千多年前的秦朝,秦始皇在统一六国后,就开创性地将全国划分为三十六个郡,奠定了中国行政区划的基础。这一制度在历史长河中不断演变发展,到了元朝时期演变为十个行省,明朝时又形成了两京十三省的格局,至此中国行政区划的基本框架已经初步确立。
时光流转到1947年,当时的民国政府颁布法令,将全国划分为三十五个省、一个地方以及十一个直辖市。两年后,新中国成立,在继承民国行政区划的基础上进行了适当调整,最终形成了三十个省、十二个直辖市、五个行署区,以及一个地方、一个自治区和一个地区的格局。这些行政区域的名称繁多,分类复杂,对于普通民众来说要全部记住确实存在一定难度。
展开剩余77%为了帮助民众更好地记忆这些行政区域,在上世纪五十年代,敬爱的周恩来总理特意创作了一首通俗易懂的地理诗。这首诗将当时主要的省级行政区名称巧妙地融入其中,成为人们记忆行政区划的生动教材。全诗共四句:两湖两广两河山,五江云贵福吉安,两宁四西青甘陕,还有内台北上天。虽然随着时代变迁,部分行政区已经调整,但这首诗仍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。
让我们详细解读这首诗的内涵。首句中的两湖指的是湖南和湖北两省,它们因分别位于洞庭湖南北而得名。洞庭湖作为长江中下游最大的淡水湖,自古以来就是重要的地理标志。两广则指广东和广西,其名称源于秦朝时以广信为分界线的历史渊源。而两河山实际上包含了四个省份:河南、河北以黄河为界,山东、山西以太行山为界。太行山在古代被称为王母山、女娲山,足见其在古人心目中的重要地位。
第二句五江云贵福吉安包含了十个行政区域。其中五江指的是浙江、江苏、江西、黑龙江和新疆(谐音)。浙江和江苏自古并称江浙,是经济文化重镇;江西的江指赣江。有趣的是,历史上曾有江南东道和江南西道的划分,后来东道被拆分,而西道保留下来成为江西省。云贵指云南和贵州,云南得名于汉武帝梦见彩云的传说,贵州则因宋朝时改鬼为贵而得名。福吉安则指福建、吉林和安徽三省。
第三句两宁四西青甘陕包含七个地区。两宁指宁夏和辽宁,这两个边疆地区的宁字寄托了人们对和平的期盼。四西青甘陕分别是四川、西藏、青海、甘肃和陕西的简称。四川得名说法不一,有说源于四条河流,也有说来自唐代行政区划;西藏在唐代称吐蕃;青海一词最早见于《水经注》,因青海湖得名。
最后一句还有内台北上天原本指内蒙古、台湾、北京、上海和天津,包含一个自治区、一个地区和三个直辖市。后来随着海南建省和重庆直辖,有人将诗句改为海重内台北上天。
截至2023年,中国行政区划已调整为23个省、4个直辖市、5个自治区和2个特别行政区,共34个省级行政单位。然而调查显示,超过80%的民众对这些行政区域的认知仍停留在小学阶段。比如重庆在1997年就已直辖,但仍有不少人称其为四川重庆,引发了不少网络争议。这反映出公众对行政区划知识的更新存在滞后性。
周恩来总理自幼聪慧过人,6岁入私塾,12岁已精通四书五经,能阅读《资治通鉴》。他在南开大学求学期间广泛涉猎西方理论著作,积极在报刊发表文章。总理一生仅留下19首诗作,大多创作于31岁之前。其中《无题·大江歌罢掉头东》、《雨中岚山》和《死人的享福》最为著名。《死人的享福》以其深刻的社会关怀,与胡适、臧克家的代表作齐名。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后,总理投身救国事业,直至50年代才在百忙中重拾诗笔。这首地理诗正是他在繁忙政务之余,为普及地理知识而作的珍贵文化遗产。
发布于:天津市扬帆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